- 一个人的日子 读《倾城》
- 秋天将即,细雨绵绵,四桌弥漫湿润淡薄的空气,我独自坐在客厅,想起了自己的旅行。
- 无病呻吟也好,没事撑得慌也好,坚持写下自己思考的点点滴滴,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。
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 旅行的意义
- 以前与其说是旅行,
- 还不如说是玩耍,
- 和家人亲戚到某个地方划船、散步、吃饭,
- 很少有时间独处,

- 后来,有机会与朋友出行,
- 到一个真正陌生的有名景点,
- 去参观,去看看,去玩一玩,
- 买一些饰物,吃一点特产,
- 再看看那些人的生活。
- 之后,再次与朋友出行,
- 选择的却是那些风景秀美的地方,
- 只是,不再买任何东西,
- 只愿意坐最便宜的交通工具、住最便宜的青年旅社,
- 但一路拍照,
- 却忘记用心去感受那些真实的美景。

- 再后,并不一味的选择出去,
- 以前出去是为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和机会,
- 去尽量多的走过未知的土地。
- 而那些地方仅仅是走过而已,
- 所存下来的见证无非是一些人物风景照,
- 和关于一些小吃、风俗的记忆。
- 渐渐的,旅行似乎在生活中消失了。
- 突然想逃离的那一刻,
- 出去,坐上一辆陌生的公交车,
- 去到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地方。
- 或者,仅仅只是到一个书店,
- 拿起一本关于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书籍,
- 在自己看来,
- 那似乎,也是一种旅行。
- 不知何时的自己,
- 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失去对旅行的热情,
- 后来才知晓,
- 自己是在寻求旅行另一处的意义。
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- 没有说教,没有浅薄,只有内心深处的真实,说三毛是用生命在写作,真的是一点都不为过。
- 文摘:
- 对外一切应酬完全婉谢,吃完饭便回她的工作室——不是睡觉的地方,她舍不得睡。大概由夜间九点半开始要工作到清晨七点,小睡一下,午饭不吃,再继续工作到下午六点才回我们家来吃晚饭。
- ——这是一股子热爱的力量。
- 我女儿常说,生命不在于长短,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。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: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。在这一点上,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,可是 同意。
- 在生活上,我女儿不穿、不吃、不睡、不息,没有电视机——不看,没有男朋友——无情。连一辆二手货的汽车在去年也卖掉了。在一个普通人的眼里,她是贫乏的,甚而住的房子,都是父母借给她的,她看上去一无所有。对于他人,却十二分慷慨和悲悯。她赚的辛苦钱,自有良知告诉她去处,悄悄处理。
- ——我说过,一个真正内心丰富的人是不会重视物质的。
- 我该怎样来形容她——我的阿姨三毛呢?一位认真的玩童;“游戏人生”是她心中的彩虹。永远在雨后的天空里美丽。
- 日子一样的过下去,朝会的时刻,总忍不住轻轻回头,眼光扫一下男生群,表情漠漠然的,那淡淡的一掠,总也被另外一双漠漠然的眼白接住,而国旗就在歌声里冉冉上升了。总固执的相信,那双眼神里的冷淡,是另有信息的。
- 流去的种种,化为一群一群蝴蝶,虽然早已明白了,世上的生命,大半朝生暮死,而蝴蝶也是朝生暮死的东西,可是依然为着它的色彩目眩神迷,觉着生命所有的神秘与极美已在蜕变中张显了全部的答案。而许多彩色的蝶,正在纱帽山的谷底飞去又飞来。就这样,我一年又一年的活了下来,只为了再生时蝴蝶的颜色。
- 生活,是一种缓缓如夏日流水般的前进,我们不要焦急我们三十岁的时候,不应该去急五十岁的事情,我们生的时候,不必去期望死的来临,这一切,总会来的。我要你静心学习那份等待时机成熟的情绪,也要你一定保有这份等待之外的努力和坚持。

- 相信生活和时间吧!时间如果能够拿走痛苦,那么我们不必有罪恶感,更不必觉得羞耻,就让它拿吧!拿不走的,自然根生心中,不必勉强。生活是好的,峰回路转,柳暗花明,前面总会另有一番不同的风光。
- 虽说,你身边的一草一木都在适当的时候影响了你。而你藉着这个媒介,也让身边的人从你那儿汲取了他们的想望和需要,可是你又忘了一句话——在你的生活里,你就是自己的主宰,你是主角。
- 有时候让自己奢侈一下,集中精神不为别人的要求活几天,先打好自己的基础,再去发现别人,珍惜自己的有用之身,有一天你能做的会比现在多得多。而且,不是刻意的。
- 回想起来,每一度的决心再离开父母,是因为对父母爱的忍耐,已到了极限。而我不反抗,在这份爱的泛滥之下,母亲化解了我已独自担当的对生计和环境全然的责任和坚强——她不相信我对人生的体验。在某些方面,其实做孩子的已是比她的心境更老而更苍凉。无论如何说,固执的母爱,已使我放弃了挑战生活的信心和考验,在爱的伟大前提之下,母亲胜了,也因对她的爱无可割舍,令人丧失了一个自由心灵的信心和坚持。
- 我不吃油腻的东西,我不过饱,这使我的身体清洁。我不做不可及的梦,这使我的睡眠安恬。我不穿高跟鞋折磨我的脚,这使我的步子更加悠闲安稳。我不跟潮流走,这使我的衣服永远长新,我不耻于活动四肢,这使我健康敏捷。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,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。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,这使我觉得清畅。我尽可能不去缅怀往事,因为来时的路不可能回头。我当心的去爱别人,因为比较不会泛滥。我爱哭的时候便哭,想笑的时候便笑,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。
- 我不求深刻,只求简单。
- 我喜爱生命,十分热爱它,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,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,虽然是平凡的日子,活着仍然是美妙的。这份能力,来自那枝小草的延伸,将这份债,不停的还下去,就是生存的快乐了。
- 对我来说,也无风雨也无晴并不十分困难,可是有风有雨的心境,却是更会自然些。常常跟自己说,一定要去海边,那怕是去一会儿也好。这十分奢侈,就如看红楼梦一样的奢侈。孤独是必要的,它也奢侈,在现今的社会形态里。
- 不,我的意思不是说旅行,我说的出去,是在梦与醒的夹缝里去了一些地方,去会一些埋在心里的人。你看过一本叫做《时与光》的书吗?徐讦先生的作品。你没有看过?那么你看过他另一个短篇了?想来你可能看过,他写的那一篇叫做《轨外的时间》。

- 世界上的事情,周而复始的轮转着,这有它的一份安然,倦淡的祥和,还有凡事意料得到的安全。
- 一次看刘墉散文,说到白日工作完毕,家人也都睡了,在夜晚的时光里,他喜欢一个人写写毛笔字,作几笔画,看本好书等等。其中最欣赏的,就是刘墉将这些自得其乐的时刻称为“以求不负我心”。
- 欣赏看见各人享受生命中隐藏的乐趣,兴趣深的人,活来必然精采,不会感叹人生空虚乏味无聊,自得其乐,乐在其中,只要不将个人之乐建立在他人的苦痛上,这个社会必然又和又乐。
- 人生最大快意在于心甘情愿,是为甘愿。活着连夜间都得睡觉不如去死。书少看或改为中午看才叫做醉生梦死,难道白天生计换成晚上去做?白日夜晚再一次兼美,健康小小让步不是大事。人生百年一瞬,多活少活不过五十百步微差,只要不负此心,一笑可置也。

- 心之何如,有似万丈迷津,遥亘千里,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,除了自渡,他人爱莫能助。此心谈何容易,认真苦寻,反而不得,拉杂写来,无非玩味生之欢悦快意,值此寒雨良宵,是为自乐,以求不负我心而已。
- 《万水千山走遍》算是三毛的游记,她走过墨西哥、洪都拉斯、哥斯达黎加、巴拿马、哥伦比亚、厄瓜多尔、秘鲁、玻利维亚……甚至还有许多我们从未听过名字的地方。她去的地方不是每个国家与地区最有名的景区,不是“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的100个地方”,住的不是高级酒店,吃的不是高级大餐,可她却在每一个地方感受到了不同的风土民情。每去一个地方,她都带着当地的历史与文化,感受当地人的风俗,体味民族的传承。或许这才是旅行的意义。曾经看过一句话,说旅行就是一群人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到别人待腻的地方。初读这句话时有些许认同感,感到有些悲哀。如今看来,又换了一种心境。
- 旅行,应该是一种接触未知文化的过程。也许在书本上、网上可以找到一切我们想要的信息,可是令人措手不及的突变的天气、异乡人民充满当地气息的口音、有着与自己所熟悉的截然不同的味道的事物……这些东西除了亲身经历,还有别的方法能让我们感知吗?五光十色与车水马龙在每个地方都是相似的,不同的是它们所蕴含的千百年前的历史文化与情感。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对世界的好奇心。那些未知的,与我们都是精彩的。
- 旅行,应该是一个观世界万象,察人生百态的过程。不仅要看到美好与繁华,也要看到萧条与贫苦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知道生活不只有一种方式,风光不是一处独好,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在用力地活着,每一片天地都有自己的意味。
- 旅行,应该是一个丰盈人生,开阔心胸的过程。旅行中遇到的任何一件事,不管是好是坏,都应坦然接受。这些经历,在某种意义上都会成为我们的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。认识到这些,我们才不至于囿于自己那一方小小的天地,每天纠结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。在旅行中,三毛遇到过差点就让自己回不来的洪水,照顾过一个与自己心灵相通的陌生女孩,观看过只有她一个观众的演奏会,还去了她魂牵梦萦的“前生”的故乡。这一些经历,每一件都给她带来了不一样的影响。也许最后她还是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,但我相信她是不后悔这一辈子的。

- 明白了这些以后,回想起自己所期望的“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”有很大程度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,那不是旅行。旅行的意义,在于面对不熟悉的世界,在于接触鲜活的历史与文化,在于重塑新的自己,在于成为一个开阔的人。
- 正在看电视消闲,忽然闻到了一股粿香,瞬间勾起了强烈的食欲。于是,拿起手机拔腿就来到了厨房,照着正在煎粿的老伴拍了起来。冰箱里还存放着不少红桃粿,这是过大年留下来的,想吃时就煎两个,享享口福。看到了煎粿,仿佛这个年还在。粿品是潮汕地区最具传统文化底蕴的地方特色食品;潮汕人做粿,是与时年过节联系在一起的。
- 最近宅在家里,老两口动手做了不少粿品,然而,这种富有漂亮的花纹,犹如精致玲珑艺术品的红桃粿,我们自己做不出来,是向老伴的朋友秀英购得的。他们一家住在紫云庄,去时坐公交还得五六个站。去年节前就曾经随老伴去她那儿拿粿,亲眼目睹了她们几人做红壳桃的整个过程。今年因为是特殊时期,去不了,还是秀英她老公开车送上门的。

- 在潮汕,红壳桃这种粿品往往都用于祭祀,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,赋予好的意头。包好馅的粿品用桃型的木模压出来,里面都有一个篆体的“寿”字和喜庆吉祥的图案,煞是可爱。尽管岁月更替、际遇更变,过年时家里总少不了这种粿品。现在不少家庭已经没有祭祀,打牙祭还是要的,这种充满年味的粿香,一直是大家记忆中抹不去的味道。
- 秀英家做红桃粿的情景至今仍然记忆犹新,历历在目:先是将碾成粉末的大米和水渗合在一起。和水时,水煮开了,先放上一点食品红,把火捻小,将米粉倒进去,小火焖一会儿,起锅搅拌,再倒在一个钵子上,不停地揉搓,形成了一块米粉团。开始包红桃粿时,馅料是用蒸熟的糯米加香菇粒、虾米、瘦肉末、腊肠丁等各种佐料,拌匀后一起下锅炒均。做粿时,将粿皮抓成一团一团,分别搓成球后,用擀面棍抡平,加入馅料,将它包裹成圆锥状,盖上粿模子后把它按平,一个精美的红桃粿就完成了。
- 潮汕有俗话,叫做“时节做时粿”。这种体现传统祭祀文化的粿品,是先民昔年从中原南迁到潮汕,一直保留至今的中原古典文化的“活化石”。据说,上了岁数的潮汕家庭妇女,过去都能掌握这般工艺,馅的有料无料,外观上的雅与不雅,往往被人作为衡量是巧是拙,是否贤惠的标准。秀英她们一个个身手灵巧,捏皮、包馅的工夫十分到家,做出来的红桃粿滴馅不漏,料足皮雅。倘若我们自己动手,粿品肯定是破绽百出,一上蒸笼炊煮就露馅了。